做好准备!接下来将迎接大解封,陆续开放

近几天,全国各地的疫情管控措施出现明显的变化,逐步放开的呼声也越来越大。

一天之间,管控出现了大反转现象,就是自己都不敢相信,比如南方一些地区取消全员核酸,不再强制性要求;部分疫情严重的地区,也开始采取精准防控了,不再大面积管控了。广州打响第一枪,市内所有的临时管控区都解封了,期待已久的人们走出家门,好多地方的围挡都被拆除;还有一些地区竟然允许个别阳性感染者居家隔离。这些在此之前认为不可能的举措,逐步变成了现实。

封控,是为了保护老人和孩子;放开,是为了恢复百姓的工作和生活。

依然有很多人担忧

管控放开,不是放松,更不是“躺平”。但是还有很多人担心,怕后遗症,怕反复感染,怕家里老人孩子被感染,顶不住等,诸多担忧。但也仅仅是发发牢骚,吐吐槽而已,因为没办法,这不是因个人意志,也无法改变这种趋势。

国家费尽心力,百姓生活艰难
三年来,国家可以说是倾尽大力气防疫防控,花费了大量的人力、物力、财力来保护老百姓的健康和安全。试问,世界上有哪个国家能做到这种地步呢?只有中国。正因为国家的付出,才换的14亿百姓的生命安全。我们14亿人,因疫情死亡的5000多人,而美国三个多亿人,却有100多万人死于疫情。这足以说明对于疫情我们提出的“生命至上,人民至上”绝非口号。

另一方面呢,长达三年的动辄封控,也造成的许多的企业倒闭,人员失业,有的人房贷车贷断供,在家没有收入的人群,生活异常困难。孩子们上不了课,老人无法正常就医,由此带来了很多不便。还有些地方连续封控几个月,更是让人苦不堪言。更让人气愤的是核酸造假事件,可以说,震碎了三观。

所以说呢,生命健康和生存生活,有时候很难达到达完美的平衡,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。

相信我们老百姓,没有一个人不支持防疫的,也始终相信总的防疫政策是好的,但是某些过度的防疫,一刀切,层层加码,把老百姓害苦了。病毒不一定毒死人,但是穷,没了饭吃,真的会饿死人。

张文宏团队最新发声:走出疫情的前景越来越清晰!

就在12月1日,张文宏教授团队发文,针对目前民众对于疫苗关心的7大问题,通过团队开展的系列疫苗科学研究,结合国际多方数据,为大家提供尽可能全面的科学解答。并称“走出疫情的前景越来越清晰”。

文中表示,下一步疫苗的接种将构成免疫屏障的最重要组成部分。对于现在病毒传播力强,致病性弱的特点,年轻人的重症率极低,主要是老年人,特别是老年人格外注意保护自己。部分医疗资源则侧重于老年人与脆弱人群,将是未来一段时间的巨大挑战。我们大家希望走出疫情,我们也更希望老年人等脆弱人群和年轻人一起走出疫情,这样我们才算真正赢得了这场胜利。

张伯礼等专家团队齐发声,高度肯定过往,强调形势发生了变化

11月30号的时候,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在国家卫健委召开了一个座谈会,听取有关方面专家,对优化完善防控措施的意见和建议。

会议主要参加人物,大都是中国在防疫工作上最有话语权、相当有影响力的人。张伯礼、沈洪兵、王军志、梁万年、杜斌、冯子健、杨维中、董小平8位专家都一一作了发言,这些专家是行事作风比较谨慎认真的,然而这次所有人的观点基本一致。

他们的发言,极其具有政策调整的风向的意义。这些专家的发言有一个显著特点,就是对以往抗疫的肯定,并取得了重要成果,同时强调了目前形势发生了变化。

对这个定性你要好好的理解,既然这样去表态,似乎透露一个重要信号:一个阶段的结束,另一个新阶段的开始。

摸索前进,战胜疫情

面对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,面对老百姓的生存生活问题,面对被各种矛盾碾压,必须做调整,改变现在的社会状况,由此而进入一个良性的轨道才是重中之重。

当然,每一项措施的实施都不是一蹴而就,各个地方怎么调整,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摸索。有人摸着石头过河可能快一点,有人也许会慢一点,有的可能摸着摸着就迷了方向,无论怎样摸索,一定会渡过这条河。

谁都有父母,谁都有孩子,谁都不愿失去亲人!但面对这样一个抉择,相信人定胜天。相信所有的政策,制定的时候都预测了可能发生的事情,也许中途可能会出现一些偏差,及时纠偏,始终相信最终会取得胜利。

个人建言

多锻炼身体,增强个人心理素质,做好个人防护,少聚集,齐心协力,是我们共同走出困境的最好的方式。

最后,大家有什么想说的,都可以在评论区聊聊。

更多精彩报道,尽在https://sanderson-cycles.com

82 Post

admin